民國 梁啟超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文(历代诸家)    

作者: 《文(历代诸家)》 | 来源: 汉典古籍 | 查看: 0次 | 打开书架 | 选字释义

民國 梁啟超

新民說

第一節 敘論
第二節 論新民為今日中國第一急務
第三節 釋新民之義
第四節 就優勝劣敗之理以證新民之結果而論及取法之所宜
用語比數表
第五節 論公德
第六節 論國家思想
國家思想之第一義
國家思想之第二義
國家思想之第三義
國家思想之第四義
第七節 論進取冒險
一曰生於希望
二曰生於熱誠\
三曰生於智慧
四曰生於膽力
第八節 論權利思想
第九節 論自由
近世史中爭自由之大事年表
一曰:勿為古人之奴隸
二曰:勿為世俗之奴隸
三曰:勿為境遇之奴隸
四曰:勿為情慾之奴隸
第十節 論自治
第十一節 論進步
一曰:大一統而競爭絕也
二曰:環蠻族而交通難也
三曰:言文分而人智局也
四曰:專制久而民性漓也
五曰:學說隘而思想窒也
第十二節 論自尊
凡自尊者必自愛
凡自尊者必自治
凡自尊者必自立
凡自尊者必自牧
凡自尊者必自任
第十三節 論合群
一曰:公共觀念之缺乏
二曰:對外之界說不分明
三曰:無規則
四曰:忌嫉
第十四節 論生利分利
生利
生利事業六種
分利
第一不勞力而分利者(一)至(十三)
第二勞力而仍分利者(一)至(七)
第十五節 論毅力
第十六節 論義務思想
第十七節 論尚武
一由於國勢之一統
二由於儒教之流失
三由霸者之摧盪
四由習俗之濡染
一曰心力
一曰膽力
一曰體力
第十八節 論私德
一、私德與公德之關係
二、私德墮落之原因
(一)由於專制政體之陶鑄也
(二)由於近代霸者之摧鋤也
(三)由於屢次戰敗之挫沮也
(四)由於生計憔悴之逼迫也
(五)由於學術匡救之無力也
三、私德之必要
一曰正本
二曰慎獨
三曰謹小
第十九節 論民氣
(一)民氣必與民力相待
(二)民氣必與民智相待
(三)民氣必與民德相待
第二十節 論政治能力
其第一事,即由於專制政體也
其第二事,則由於家族制度也
其第三事,則由於生計問題也
其第四事,則由於喪亂頻仍也
一曰分業不遷
二曰互相協助




梁啟超著《新民說》

   第一節 敘論

自世界初有人類以迄今日,國於環球上者,何啻千萬?問其巋然今存,能在五大洲地圖占一顏色者,幾何乎?曰︰百十而已矣。此百十國中,其能屹然強立,有左右世界之力,將來可以戰勝於天演界者,幾何乎?曰︰四五而已矣。夫同是日月,同是山川,同是方趾,同是圓顱,而若者以興,若者以亡,若者以弱,若者以強;則何以故?或曰:「是在地利。」然今之亞美利加,猶古阿美利加,而盎格魯撒遜英國人種之名也民族何以享其榮?古之羅馬,猶今之羅馬,而拉丁民族何以墜其譽?或曰:「是在英雄。」然非無亞歷山大,而何以馬基頓今已成灰塵?非無成吉思汗,而何以蒙古幾不保殘喘?嗚呼噫嘻!吾知其由。國也者,積民而成。國之有民,猶身之有四肢五臟筋脈血輪也。未有四肢已斷,五臟已瘵,筋脈已傷,血輪已涸,而身猶能存者。則亦未有其民愚陋怯弱渙散混濁,而國猶能立者。故欲其身之長生久視,則攝生之術不可不明;欲其國之安富尊榮,則新民之道不可不講。

   第二節 論新民為今日中國第一急務

吾今欲極言新民為當務之急,其立論之根柢有二:一曰關於內治者,一曰關於外交者。

所謂關於內治者何也?天下之論政術者多矣,動曰某甲誤國,某乙殃民;某之事件,政府之失機;某之制度,官吏之溺職。若是者,吾固不敢謂為非然也。雖然,政府何自成?官吏何自出?斯豈非來自民間者耶?某甲某乙者,非國民之一體耶?久矣夫聚群盲不能成一離婁,聚群聾不能成一師曠,聚群怯不能成一烏獲。以若是之民,得若是之政府官吏,正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其又奚尤?西哲常言:「政府之與人民,猶寒暑表之與空氣也。」室中之氣候,與針裏之水銀,其度必相均,而絲毫不容假借。國民之文明程度低者,雖得明主賢相以代治之,及其人亡,則其政息焉。譬猶嚴冬之際,置表於沸水中,雖其度驟升,水一冷而墜如故矣。國民之文明程度高者,雖偶有暴君汙吏,虔劉一時,而其民力自能補救之而整頓之。譬猶溽暑之時,置表於冰塊上,雖其度忽落,不俄頃則冰消而漲如故矣。然則苟有新民,何患無新制度,無新政府,無新國家?非爾者,則雖今日變一法,明日易一人,東塗西抹,學步效顰,吾未見其能濟也。夫吾國言新法數十年而效不睹者何也?則於新民之道,未有留意焉者也。今草野憂國之士,往往獨居深念,歎息想望曰:「安得賢君相,庶拯我乎?」吾未知其所謂賢君相者,必如何而始為及格。雖然,若以今日之民德、民智、民力,吾知雖有賢君相,而亦無以善其後也。夫拿破侖曠世之名將也,苟授以旗綠之惰兵,則不能敵黑蠻;哥侖布航海之大家也,苟乘以朽木之膠船,則不能渡溪沚。彼君相者,非能獨治也,勢不得不任疆臣,疆臣不得不任監司,監司不得不任府縣,府縣不得不任吏胥。此諸級中人,但使其賢者半,不肖者半,猶不足以致治,而況乎其百不得一也?今為此論者,固知泰西政治之美,而欲吾國之效之矣。但推其意,得毋以若彼之政治,皆由其君若相獨力所製造耶?試與一游英、美、德、法之都,觀其人民之自治何如,其人民與政府之關係何如。觀之一省,其治法儼然一國也。觀之一市、一村落,其治法儼然一國也。觀之一黨會、一公司、一學校,其治法儼然一國也。乃至觀之一人,其自治之法,亦儼然治一國也。譬諸鹽有鹹性,積鹽如陵,其鹹愈醲。然剖分此如陵之鹽為若干石,石為若干斗,斗為若干升,升為若干顆,顆為若干阿屯,無一不鹹,然後大鹹乃成。摶沙挼粉,而欲以求鹹,雖隆之高於泰岱,猶無當也。故英美各國之民常不待賢君相而足以致治。其元首,則堯舜之垂裳可也,成王之委裘亦可也;其官吏,則曹參之醇酒可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