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岳飞之妻夫人李氏在鄂州,自从岳招讨父子离家一月光景,朝廷来取御札、诏书,言说论功升赏,用此为照。自去之后,又经一月,并无音信。一日心神恍惚,睡卧不宁,又兼夜来梦寐不祥,因唤过女儿银瓶小姐,谓之曰:“我来梦见你父亲回来,手中架着一只鸳鸯,未审吉凶好不?”小姐道:“我夜来亦有一梦,梦见兄与张将军,各人抱着一根木头回来,此梦亦不知如何。母亲且宽心,只待家仆金安回来便知端的。”夫人曰:“吉凶虽未见,梦想早先知。想尔父兄在帝阙,必有着不明之事,致使我母子心神惶惑。今可同尔去天上堂烧香,着王师婆请下神来,问他吉凶。”小姐曰:“母亲所言极善。”夫人即日交王师婆请下神来,连叫:“无事,无事,只有些血光灾,见了便罢。快收拾,快收拾,我回去也。”神既退去,夫人谓王师婆曰:“我夜来梦见相公回家,手中架着鸳鸯一只,不知此梦如何?”师婆曰:“此乃拆散鸳鸯也。”小姐问曰:“我夜来亦梦见兄与张将军,各自抱着一根木头回来,不知此梦如何?”师婆曰:“人还抱一木,是个‘休’字。‘休’,休矣。”娘儿两个听罢,心下惊慌。王师婆向前日:“只才神道说无事,何必心慌。即今春梦,有何定准。请老夫人、小姐且宽心。办言犹未了,只见家仆金安从外走将来,报说:“老夫人,祸事来矣。速准备起行。”夫人慌问其故。金安曰:“今有老相公、小相公与张将军三人,都被朝廷坏了,未知家下如何。”老夫人、小姐听说,吓倒在地。王师婆慌扶起,叫了半晌才醒。夫人与银瓶号哭不胜情。金安曰:“夫人且回家计议,前往临安,收拾相公尸首。”夫人回至室中,银瓶告曰:“父兄与张将军一处受刑,其实不明。初张将军屯兵于淮上,我父兄随使臣宣诏而行。日前又将御书诏敕尽皆取去,必中奸人计也。母亲宜自往临安,以体父兄实迹。”夫人依其言,唤过岳云妻巩氏、次子岳雷,谓之曰:“尔兄年方十二岁跟父出征,同心报国。尔今十一岁矣,颇知人事,凡有家务,须与嫂商议而行。我同尔姐银瓶前往临安,收敛父兄尸首即回。倘或朝廷事干一家,尔径来临安寻我。”夫人吩咐已毕,即日令金安预备船只,从扬子江而去。
不数日,已至临安,居止于城南驿所。次日,教金安根究相公尸首,金安领命而去。不移时,引着掩埋岳侯者来见夫人。
夫人详悉问之,其人备说岳招讨被秦桧谋杀之时,系旧年腊月二十九日夜,在大理寺狱中勒死。其子岳云与张将军,次日斩于市曹,提牢者将三人尸首去弃暴露墙下。吾因思岳侯名震海宇,谁不钦仰,今日被冤陷而死,安忍暴其尸而不收。乃将三 人尸首,掩于一处。现收得岳招讨所系绒縧一条,可为凭信。夫人接过绒縧视之,呜咽哭泣,泪如珠落。夫人重赏其人,一 同前往九曲巷里,有螺蛳壳压盖岳侯三人尸首。夫人教去了所掩螺蛳壳,看见岳太尉形容如生不变,夫人抱而痛哭。因解去其项下绳索,脱却血衣,背上“精忠报国”四字昭然不没,只是皮肤杖痕遍身,腥血鲜红。夫人即令将三人尸首换上新衣服,移尸于别处卜葬。银瓶见父兄死之极惨,乃仰天叹曰:“我父兄一心为国,南征北讨,无有休息,至今日不想被奸臣苦陷杀之。生我女儿,不能为其雪冤,要作何用?”言罢,见道旁有一小深井,背向井边,叫一声苦,只一跳,投落井中而死夫人听得井中水响,回头不见银瓶,已知投入井中,向前伏井呜咽悲哀。金安与众人见着,亦皆流泪,曰:“可怜岳侯父子一门皆受冤死,皇天后土,其亦念之哉!”夫人因银瓶投死井中,痛哭不已。金安劝曰:“死者不可复生,夫人且自养息。可令人捞起小姐尸首,与相公一同埋葬,再得计议。”夫人依其言,即着人捞起银瓶尸首,面不改容。
夫人见之又哭,金安与从人再三劝之方止。即日将其父子抬出埋于西湖之北山栖霞岭下,将张宪埋于东山神寿巷。夫人既收埋了尸首,设祭拜奠讫,与金安一行从人,迳回鄂州,其媳引岳雷、岳霆等半路迎接。归至宅中,立岳侯灵位以祀。未数日,只见秦桧差着亲党王会前来鄂州,抄扎岳飞、张宪二家。王会至岳侯家,录其财产,有每年朝廷钦赐之物,一一皆记某年月日某人送至,俱封记在库。其家产器血,尽行入官。两家人口解到江州。抄其住宅,将秦国夫人李氏并子岳雷、岳霖、岳震、岳霆,岳云长子岳甫、次子岳申,男妇巩氏及家下人口,与张宪家属,编发岭南去讫。
话分两头。却说金国熙宗皇帝,近日听得南朝消息传人燕都,说道岳飞父子于旧年十二月,被秦桧诬以谋反矫诏下大理寺,至二十九日勒死于狱中。其子岳云及部将张宪皆被斩了。熙宗闻之,喜曰:“体桧所谋,委的不负吾国也。”彼国诸酋闻知岳飞父子已死,无不酌酒称贺云:“和议自此坚矣。”忽兀朮亦上表云:“南朝所可畏者,惟岳飞一人而已。其余不足虑也。请再遣人诣南朝讲和,以体中国之强弱。”熙宗允奏,仍下诏遣萧毅复如中国议和。
萧毅领诏,离了燕地,迳到临安。次早会朝,入见高宗,进上讲和诏书。高宗览罢谓毅曰:“寡人有天下,而养不及亲。
道君皇帝龙升漠北,今无及矣。朕因和议,遣使驰奔驿道,殆无虚日。尔金国皇帝立信誓明,言归我太后。朕不耻和,凡北国有所需求,弗吝与之。及此尚未见太后的实美音,尔金主果有何意?不然,朕跨江临淮,躬御六龙,乘两河忠义之锐气,罄东南屡年漕运之储积,整甲戈,严士马,诚不惮于用兵矣。”萧毅闻高宗之语,心志遑遑,惟领命而已。次日,高宗降出圣旨,着命何铸、曹勋往金国复命。何铸披诏,遂入辞高宗而后行。高宗召至内殿,谕之曰:“朕北望廷闱,无泪可挥。卿见金主,当曰慈亲之在上国,一老人耳。在本国,则所系甚重。
以至诚说之,庶彼有感动。”铸叩首领命而出,与曹勋、萧毅一同离临安,迤逦望北地进发。
及至金国,铸朝见熙宗,首以太后为请,后以复命之辞。金主曰:“先朝基业已如此矣,岂可辄改!何必固以归太后为请?”何铸奏曰:“吾主以韦太后春秋既高,太上皇龙已遐升,是其欲尽赡养之道,无由而致也。且吾主富有天下,而奉颜顺意不及其亲,每退思之暇,遥瞻北廷,春树暮云,晨寝荒凉,未尝不汲汲于衷矣。譬如士民,有切于奉养者,或因事而他出,或羁系于异乡,亦思驰省其亲之面,而尽一日之欢也。
何况贵为天子,锦衣玉食,崇琼瑶华丽之高,居列中官内侍之使令,而经年不获睹其亲者乎?”曹勋亦再三恳请,曰:“陛下若以慈仁之心推及于人,使吾主得以近侍皇太后,非惟佩德不浅,抑且金国有所取用,无不允从矣。”萧毅亦为之请曰:“臣通使中国,宋帝再三致意,以陛下蒙允讲和,深感盛德,每念太上皇及韦后久质在金,今既讲和,须令还国,使梓宫得安于永陵,母子完聚乎内廷,此陛下推及仁爱之至。天下诸侯闻之,皆以陛下不拘人之母,所以广其孝也。不留人之柩,所以昭其信也。为质而复还,所以明其义也。三者尽,而声名洋溢乎中国矣。”金主闻萧毅、何铸、曹勋之言,乃许之,谓何铸曰:“既已讲和事定,即将太上皇并郑后、邢后三梓宫,及韦太后车驾还国,汝可传与宋帝知道。”何铸曰:“臣之命,实悬于陛下一言之下。今回朝,就将陛下玉音传知宋君。宋君必以陛下之言如纶如?,金石不易也。倘复更变,是臣等不能以达上意,难免藁街之戮矣。”金主曰:“誓书已有许归太后之语,如壁立万仞,岂复有失信之意?汝可回奏知,勿多烦聒。”何铸、曹勋即辞金主而回。金左丞相耶律德谏曰:“陛下虽当与宋讲和,且未可将梓宫及太后还国。宋臣机谋百出,恐有更变,则陛下无复管束矣。”金主曰:“久縻皇后在金,使命往来不息,今既讲和,而又不归之太后,则诸侯闻知,皆以我为无信义主也。况一言已出,岂可复追。”萧毅曰:“太后留金将二十年矣。陛下今若放释,宋君深感陛下之德,自无更变之理。”金主然其言,即遣左宣徽使刘笞以衮冕圭,册帝为大宋皇帝,归徽宗皇帝,显肃皇后郑氏,及懿节皇后邢氏三梓宫,及韦太后车驾。刘筈领命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