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谱》,五代茶书。前蜀·毛文锡撰,一卷,已佚。陈尚君辑本已辑佚文四十一则。毛文锡,字平珪。高阳(治今河北高阳县东旧城)人。父龟范,成通(八六0一八七四)间为岭南刺史,历任潮州刺史等。文锡通音乐,能诗工词,时名颇重。年十四,登进士第,仕唐宦历未详。入蜀依王建,累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迁承旨。永平三年(九一三)七月,为太子元膺贬逐、拘捕,挝之几死。太子败死,仍复原职,四年八月,迁礼部尚书,判枢蜜院事。通正元年(九一六),兼文思殿大学士,寻进位司徒。天汉元年(九一七)八月,为飞龙使唐文房所谮,贬茂州司马。其后事迹无考。撰有《毛司徒词》三卷,有王国维辑本,录词三十二阕。又有《前蜀王氏纪事》二卷,记王建称前帝事,佚。《茶谱》一卷,至迟撰于唐亡后不久;前蜀初,已流传于世,这从康末诗僧贯休《禅月集》卷一七《和毛学士舍人早春诗》可考知。其诗有云:“茶癖金铛快”(注云:“舍人有《茶谱》”)。《崇文总目》卷三、《晁志》卷一二、《通志·略》四、尤袤《遂初堂书目》、《解题》卷一四均著录是书。陈振孙《解题》称“后蜀毛文锡撰”,实误;此书撰于五代前蜀之初无疑。但因此书久佚,自宋至明真见过此书者,不会太多。乃至对其书作者著录多误,如《文献通考》误称为“燕文锡”,《说郛》作“王文锡”,《山堂肆考》又称“毛文胜”;《天中记》则误书名为《茶品》等,不一而足。晁公武谓:“记茶故事,其后附以唐人诗文”;实亦未能概括是书内容。据南宋浦国宝《金堂南山泉铭·序》(《全蜀艺文志》卷四四)称:“毛文锡作《茶谱》,(水品)又增至三十有八”云,则似《茶谱》亦仿《茶经》有品水之内容,但今已无可辑佚。从佚文看,《茶谱》着重记述中唐以后名茶的产地、品性等,间或附以茶事及茶诗文。从未以后人刊行《茶经》时,多取《茶谱》之文作注文,足见此书之价值,是继《茶经》以后的又一部重要茶书。佚文中,附有关于陆羽、张志和、胡生、志崇、陆龟蒙、蒙山僧及湖常二州太守境会亭制贡茶的茶故事七则,唐人诗文则无存。这有两种可能:一为诗文已佚,今已无从搜辑,二为《晁志》误记。《茶谱》佚文中涉及唐七道三十六州产茶情况,记载了五十余种中唐以后的名茶品目和性状。较《茶经》已大为拓展。从明清茶书中录存的《茶谱》佚文中存在不少与宋人书中引文不同的异文判断,似还无从论定此书佚于宋元之际,至少,明代尚存其残本或从类书、方志中转录的条文。《茶谱》是仅次于《茶经》的茶学巨著,其久佚不传,无疑是中国茶文化史上的一大损失。今其佚文虽存有三千余字,但仅全书一部分。佚文主要辑自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吴淑《事类赋注》、陈景沂《全芳备祖》、晏殊《类要》、谢维新《古今合璧事类备要》、熊蕃《宣和北苑贡茶录》、唐慎微《重修政和证类本草》等。日本学者青木正儿有《茶谱》辑本,刊其《中华茶书》(东京春秋社一九六二年版)中,又收入其《全集》。今蒙台湾王德毅教授赐示覆印本,其辑本无出拙辑之右,今不取。今拟将《茶谱》佚文重加裒辑,谢维新书不仅多出今传各本数则,且有些条目文字亦详且胜,故多用作底本,并详加校证。所幸上列前三种书均有宋本存世(《寰宇记》约存百分之四十),无疑提供了辑校的善本。由于有些条文已被宋人用作《茶经·八之出》之注,《太平寰宇记》有几条可确证为《茶谱》之文者,往往误注出处为《茶经》,这种现象绝非偶然,疑宋初乐史所见之《茶经》,已有《茶谱》文窜入为注,今也尽力予以辨析。必须指出,今辑《茶谱》诸条或已多非毛氏原文,已由宋人以意改写,这从上引诸书文字略有不同可证。
==============================================================================

彭州有蒲村堋口 灌口 其園名仙崖 石花等 其茶餅小 而布嫩芽如六出花者尤妙

眉州洪雅 昌阖 丹棱 其茶如蒙頂制餅茶法 其散者葉大而黄 味頗甘苦 亦片甲 蟬翼之次也 臨邛數邑茶 有火前 火後 嫩綠 黄芽號 又有火番餅 每餅重四十兩 入西蕃 黨項重之 如中國名山者 其味甘苦

蜀州晋原 洞口 横源 味江 青城 其横源雀舌 鳥觜 麥顆 蓋取其嫩芽所造 以其芽似之也 又有片甲者 即是早春黄茶 芽葉相抱如片甲也 蟬翼者 其葉嫩薄如蟬翼也 皆散茶之最上也

雅州百丈 名山二者尤佳 瀘州之茶樹 夷獠常攜瓢窴側 每登樹採摘芽茶 必含于口 待其展 然後置于瓢中 旋塞其竅 此歸 必置于暖處 其味極佳 又有粗者 其味辛而性熟 彼人云 飮之療風 通呼爲瀘茶

建州方山之露芽及紫笋 片大極硬 須湯浸之 方可碾 治頭痛 江東老人多味之

鄂州之東山 蒲圻 唐年縣皆産茶 黑色如韭葉 極軟 治頭疼

長沙之石楠 其樹如棠楠 採其芽謂之茶 湘人以四月摘楊桐葉 搗其汁拌米而蒸 猶蒸糜之類 必啜此茶 乃其風也 尤宜暑月飮之 潭邵之間有渠州 中有茶 而多毒蛇猛獸 鄕人每年采擷不過十六七斤 其色如鐵 而芳香異常 烹之無滓也 南平縣狼猱山 茶黄黑色 渝人重之 十月採貢

容州黄家洞有竹茶 葉如嫩竹 土人作飮 甚甘美(作者按 以上各條據宋樂史太平寰宇記)

渠江薄片 一斤八十枚

洪州西山之白露 味美而淸

袁州之界橋 其名甚著 不若湖州之硏膏 紫筍 烹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