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广记》引书很多,有些篇幅较小的书几乎全部收入了,失传的书还可以根据它重新辑录复原,有传本的书也可以用它校勘、辑补。例如《剧谈录》、《阙史》、《三水小牍》等书,引文和现有版本的文字略有不同,就很值得研究。研究古代小说的人都要用《太平广记》作为基本材料。鲁迅编辑《古小说钩沉》和《唐宋传奇集》时就充分利用了本书。他在《破〈唐人说荟〉》一文中指出:“我以为《太平广记》的好处有二,一是从六朝到宋初的小说几乎全收在内,倘若大略的研究,即可以不必别买许多书。二是精怪,鬼神,和尚,道士,一类一类的分得很清楚,聚得很多,可以使我们看到厌而又厌,对于现在谈狐鬼的《太平广记》的子孙,再没有拜读的勇气。”
《太平广记》的分类,的确便于检查,也很有研究的价值。书中神怪故事占的比重最大,如神仙五十五卷,女仙十五卷,神二十五卷,鬼四十卷,再加上道术、方士、异人、异僧、释证和草木鸟兽的精怪等等,基本上都属于志怪性质的故事,代表了中国文言小说的主流。直到清代《聊斋志异》系列的拟古派小说,都跳不出这个范围。书中神仙加上女仙的故事,共计七十卷,又排在全书的开头,可以看出唐五代小说题材的重点所在,也可以看出宋初文化学术的一种倾向。唐代道教和佛教竞争很激烈,道教虽然不占上风,然而由道士和信奉道教的文人编造出来的神仙故事却影响很大,产生了不少优美动人的小说。例如写方士上天入地寻找杨贵妃的《长恨歌传》就是一篇代表作。唐代小说中的名篇如《柳毅传》、《无双传》、《虬髯客传》以及《杜子春》、《张老》、《裴航》等,也都和道教有关。晚唐五代神仙家的思想更是弥漫一时,杜光庭就是一个神仙传记的大作家,《太平广记》里收了不少他的著作。宋初的小说还保留着这种风气。《太平广记》的编者把神仙、道术放在异僧、释证等类的前面,显然有尊崇民族的宗教文化的意思。作为小说,宣扬佛法灵验和因果报应的故事虽然可以诱惑一部分读者,但艺术性实在不如神仙故事。唐代小说里往往讲仙女下凡,又有灵丹度世,还有许多神奇灵异的变化,更能眩人耳目。当然,所有神仙鬼怪的故事,都是幻想的产物,一般带有消极出世的宗教迷信的宣传,都需要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唐代小说的代表作,还应该数那些写人间现实生活的作品写得最好,如完全不带有神怪成分的《柳氏传》、《莺莺传》、《李娃传》等,写作方法更接近于现实主义的道路。==============================================================================
李昉(925-996)深州饶阳(今河北饶阳县)人,宋代著名学者。后汉乾祐年间(948年)进士。官至右拾遗、集贤殿修撰。后周时任集贤殿直学士、翰林学士。宋初为中书舍人。宋太宗时任参知政事、平章事。雍熙元年(984年)加中书侍郎。他的主要功绩是主编了三部巨著:《太平御览》始于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完成于八年(983年),开始叫《太平总类》,因太宗每天阅览,改题为《太平御览》,全书共一千卷,分五十五部,编撰时广采各种书籍一千六百多种。《太平广记》是一部小说总集,因成书于太宗太平兴国年间故名。全书共五百卷,分九十二大类。内容采录自汉代至宋初的小说、笔记、稗史,保存了大量古小说资料。《文苑英华》是一部诗文总集。全书起自南朝梁末,下至晚唐五代,作家两千二百人,诗文作品约两万篇。全书共一千卷,分赋、诗等三十八类。三部书与《册府元龟》合称宋代四大书。他还曾参加编撰《旧五代史》,自己有文集五卷,已失传。
==============================================================================李昉(西元九二五~九九四年),字明遠,深州饒陽人。後唐莊宗同光三年生。父超,仕後晉為集賢直學士,昉以蔭補太廟齋郎。後漢乾祐間舉進士,授祕書郎,直弘文館。改右拾遺、集賢修撰。後周顯德二年(九五五)從李穀征淮南,掌軍中章奏,世宗善其文才,師還,擢知制誥、集賢直學士,累遷翰林學士。丁憂歸。入宋,遷中書舍人,罷為給事中。宋建隆四年(九六三)出知衡州,尋代歸,陶穀誣奏昉為親屬求京畿令,太祖疑之,出昉為彰武行軍司馬。開寶二年(九六九)召還,歷官集賢學士,坐貢士所取失當,左遷太常少卿,改判國子監,明年復拜中書舍人、翰林學士。太宗即位,加戶部侍郎,與修太祖實錄。從征太原歸,拜工部尚書兼翰林承旨。太平興國八年(九八三)改文明殿學士,除參知政事,拜平章事,監修國史,加中書侍郎。端拱初罷為右僕射,詔問備禦契丹之策,昉引漢唐故事,深以屈己修好、弭兵息民為言,時論韙之。淳化二年(九九一)復相,四年罷,明年致仕。至道二年卒,年七十二。贈司徒,諡文正。昉溫和無城府,寬厚多恕,不念舊惡,在位循謹自守,無赫赫稱。太平興國二年(九九七),奉敕監修太平御覽一千卷,又輯古來軼聞瑣事為太平廣記五百卷,七年復監修文苑英華一千卷,以續昭明文選,皆盛行於世。(潘柏澄)